我国鸟文化历史悠久,古代部落奉鸟为神灵、为始祖者甚多,如东夷少昊族的鹰、商族的燕、或凤、枭等。由于各自的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不同,各部族所崇仰的鸟类也不同。
古代先民们将鸟视为神灵动物,幻想借鸟飞天的神力来往于天地之间,并与神灵沟通。这些美好的愿望,我们从古代绮丽的神话传说中能得到证明,而那些神话传说,又常常以艺术品的形式再现。
新石器时代玉鸟
以玉作鸟,始见于新石器时代。以玉为载体表现鸟灵的史前文化,就有红山、凌家滩、良渚、石家河等多支。当时的鸟虽有神灵意义,但均是摹自现实的鸟,不予人怪异感。如红山文化玉鸟,多为小型鸟,有枭、燕两种,其特点是短颈、短尾、平展双翼、翅膀厚实,有站立和即将起飞两种姿态。红山文化玉鸟佩,尖啄、大环眼,似卵中破壳欲出的雏鸟。造型简约概括,刀法遒劲,似属图腾或族徽。
商代玉鸟
商代玉器中有为数众多的玉鸟。商代多数玉鸟上带有穿系的小孔,因而玉鸟在商代也是一种佩玉。商代玉鸟分为两种,一种为写实型,与真实的鸟类区别不大;另一种为夸张型,鸟身装饰有凸齿及复杂的纹样,鸟的头部有高冠。高冠玉鸟的冠部极为夸张,冠上冲而后折卷,边缘还带有“凹”形装饰的凸齿。
两种玉鸟都有圆雕作品,但以片状为多。片状玉鸟多是侧面形象,鸟身带有阴刻的双线纹饰,线条近似于方折线,有些地方折成锐角。玉鸟眼部表现,用环形或“臣”字形较多。商代玉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高冠玉鸟、鸟首人身佩、兽首鸟身佩等。
西周玉鸟
西周玉鸟种类颇多,如展翅飞翔的鹰、曲颈栖息的鹤、长尾下垂的凤、短尾矫捷的燕等等,可以说应有尽有。西周玉鸟纹饰渐趋图案化,曲线转折回旋,富韵律感,与商代强直古拙纹饰及琢法大相径庭。
此时的玉雕表现的不仅是现实动物世界,而更注重想象中的动物世界。鸟神与兽神、龙与凤的组合,增强了神秘感,这种理性的超感觉的创新造型,表明周人运用局部的形同整体的形得以相和谐的手段,达到美的形式同美的哲学思想内容的统一,反映了行意并重的美学思想。
春秋战国玉鸟
东周至春秋战国的玉鸟数量和种类显著减少,似乎不及殷商和西周时盛行。不过,战国玉鸟最为美丽,其中以凤鸟造型最为精美。当时的凤鸟形佩的造型与龙形佩一样,是新审美意识的追求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铁工具普遍使用等综合作用的产物。在这一历史背景下,凤鸟纹样玉器呈现出更加活泼生动、自由奔放的风格。凤鸟昂首挺胸,长尾飞扬,充满一种生机和力量。
汉代玉鸟
汉代人们崇尚长生不老的神仙世界,所以汉代的图案纹饰充满了浪漫色彩,而凤鸟随著时代的变化和要求,出现了同类的名字“朱雀”,它是四灵之一、南方之神,成为传统吉祥的象征、安宁的瑞鸟,成为汉代人们崇敬的神鸟。
汉代的凤鸟造型开始了写实,凤鸟的五官和双翅都用细小短直的阴刻线表现,形象生动,凤鸟的冠饰出现了三叉花形冠。汉代玉雕凤鸟单独成形的少,一般都装饰于鸡心佩、玉璧、玉瑗、玉环等。